Home  首页 / Buddhadharma  佛陀教育 / Monastic Verses 禅丛句林
previous page next page

Monastic Verses 禅丛句林

佛教的生死观

死, 不是什么都没有; 死, 是我们活得很尽致以后的开花结果。

就像一朵花长出来, 很漂亮, 然后它结了种子, 最后凋萎, 整朵花就死了。

它看起来是死了, 其实却是隐藏了更多的生命力在种子里, 种子一旦散播出去, 一朵花就会变成几十万朵。 所以, 不要以为死是什么都没有。

佛陀就是以这种穿透力来教导弟子去观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。     

人要了解生死, 要勘破生死的奥秘, 就必须先透过禅的修持, 在未死以前, 先用禅法让我们的身心进入类似死亡般的宁静, 再透过这种宁静, 进而去了解死亡的宁静, 去体验不生不死的境界。 这样我们才有办法了解生命的真理, 才有办法袪除对死亡的恐惧, 才能了然「不生不死」的蕴义。

所以修行人要经历过大死一番的滋味, 才能融入生死的剎那, 才懂得生死的意义。    

平常, 我们都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觉内在的色身和外在的客尘。

如果感觉有形体在动, 我们就认为有生命;

如果感觉不到形体在动, 就认为没有生命, 就以为是死了, 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了, 其实不是这样的。

不过, 世俗人都这么认为, 所以, 就有很多人对生死非常的看不开, 非常的执着。     

佛教的生死观, 就是教人要融入生死之间, 亲自融入生死的那一剎那。

对于医学院的学生, 我们既然学医将来要当医生, 对生死一定要彻底体验, 并且彻底的了解生死的奥秘。 否则, 行医的时候──包括诊断、处方、急救、手术──无论是医学行为或医学道德, 都将因为缺乏慈悲的内涵, 而落入机械式的行为。 久而久之, 就会步上像机器人般的, 机械式行医的轮回, 这样子做一位医生, 内心会愈来愈痛苦, 就算成为名医, 对自己的生命而言, 也只是一种折磨, 根本就没有多大意义, 最后变成「悬壶」的医匠, 而不能深入同体大悲、慈悲为怀, 拔除人苦、给人快乐的最高医学境界。 所以, 生命奥秘的探讨和体验,  对医学院的学生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

《 禅观有情世界》-慧门禅师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