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;
若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;
若令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。
何以故?
诸佛如来, 以大悲心而为体故。
因于众生, 而起大悲,
因于大悲, 生菩提心,
因菩提心, 成等正觉。
菩萨不会因为帮助他人而高高在上,反而还要尊重承事,即是要对待众生如敬父母、如奉师长及阿罗汉,甚至如来一般地服侍供养。
菩萨知道众生身处五浊恶世,三毒交加,当以怜悯心救度之,超脱于世俗对立之外。
诸佛所说的一切善法,皆以慈悲为根本,以慈悲为动力。
因为有众生,菩萨才能生起大悲心,才能由大悲而生菩提心,也才能成等正觉。来源: 网络综合
“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,
恶事自向己,好事与他人。”
《梵网经》
假令有人,一肩荷父,一肩担母,尽事寿量而不暂舍,供给衣食医药,种种所需,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。 《本事经》
悲母在堂,名之为富;悲母不在,名之为贫。
悲母在时,名为日中;悲母死时,名为日没。
悲母在时,名为月明;悲母亡时,名为暗夜。
佛告诸比丘言:有八种人,应决定施,不复生疑。一父、二母、三佛、四弟子、五远来之人、六远去之人、七病人、八看病者。 《杂宝藏经》
有四种恩,甚为难报。何等为四?一者父,二者母,三者如来,四者说法法师。若有供养此四种人,得无量福。现在为人之所赞叹,于未来世能得菩提。 《正法念处经》
假使有人为福德故,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,一百五通诸大神仙,一百善友,安置七宝上妙堂内,以百千种上妙珍膳,垂诸璎珞众宝衣服,栴檀沉香立诸房舍,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,一心供养满百千劫,不如一念住孝顺心,以微少物色养悲母,随所供侍,比前功德,百千万分不可校量。
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
布施增长大福德,
忍辱一切怨仇无;
善人弃舍于诸非,
离欲自然得解脱。
凡是造福人间,给人利益的作为,这样子的布施,就能为自己聚积无上的福德。
对外在的境界,如顺逆、得失、有无、好坏,都能忍辱以对,就没有冤家仇敌了。
做一个善人,要舍弃一切的非法的、不合法律的、不合人情的、不合道德的种种言行。
对于不正派的、有染污的欲望,会产生烦恼的欲望,会造成不清净的欲望,都要努力去除。能够这样离欲,就没有烦恼、没有束缚。